今天是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用户:
密码:
验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投诉举报
|
在线课程
全部内容
按标题
按内容
按作者
按关键字
|
公司介绍
|
零售资讯
|
超市管理
|
营销策划
|
行业观察
|
零售职场
|
零售图库
|
超市软件
|
促销设备
|
商业地产
|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零售资讯
>>
海外资讯
海外企业攻城略地 中国出版是拒是迎
发表日期:2011年9月21日 共浏览
3417
次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当总产出1.27万亿元的中国新闻出版业成为全球出版市场最为富饶的一片土地时,增速最快的数字出版也成为国际出版企业抢先布局的重点领域。这一讯号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表现得异常强烈。
英国出版科 技集团、美国OverDrive公司等多家国际出版商对中国数字出版表现出浓厚兴趣;数字出版展区不乏企鹅集团、哈珀·柯林斯、施普林格等国际大型出版企业的身影,也出现了荷兰数字出版公司Follow a Muse等前来“探路”的海外数字出版新秀;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博睿出版公司、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等更是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抢先登陆中国数字出版市场。
重兵布阵:
海外企业有备而来
“当我听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取得巨大成功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将西方的内容资源引入中国。这次来北京对我而言可谓恰逢其时。”美国OverDrive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夫·波塔什透露,除寻找机会将海外电子书引入中国外,公司已经开始与中国出版商合作通过其渠道将电子书销往海外。
事实上,无论是大名鼎鼎的国际出版巨头,还是刚刚起步的新兴公司,进军中国市场均可谓“有备而来”。很多企业负责人对国内数字出版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商业模式与市场困境分析得入木三分,他们为中国市场制定的策略、推出的产品和服务颇具针对性。
全球最大的出版科技与服务提供商之一英国出版科技集团在本届图博会上宣布正式进入中国,集团总裁乔治·卢塞斯表示,其全球数字图书馆平台、网络出版系统平台、多平台出版管理系统等几大业务线将通过合资公司英捷特实现在中国的落地,其中,pub2web技术将成为其在中国主推的项目。
“pub2web技术的根本定位在于如何帮助出版商赚钱,这是中国出版业最为关注的。”卢塞斯表示,“中国的出版商普遍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采用我们的技术创建自己的平台再与英捷特平台对接,可以帮助中国数字出版解决"找客户"的问题,"买技术送渠道"对中国出版商而言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潘世勋则为数字出版开出了“潘氏处方”。他表示:“在中国的图书市场,数字化时代尚未真正开始。很多人说5年以后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但我认为,这一变化根本用不了5年。年轻人对数字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将促使中国的电子阅读快速发展,形势一两年后可能就会大不相同。”据他透露,剑桥大学出版社正在为中小学数字化教育产品寻找合作机会。在他看来,基础学科的内容在世界各地大同小异,此类数字化教育产品最有可能在不同国家间展开合作。“这将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潘世勋说。
商业版图:“中国内容”成为富矿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阶段的数字出版交流,除企鹅集团与方正阿帕比、哈珀·柯林斯与上海狂龙数码等少数企业间的合作是为实现海外内容在中国落地外,更多的国际出版企业、技术服务商锁定的是中国的内容资源。在他们看来,席卷全球的“中国热潮”带动了全球市场对“中国内容”的消费。关于中国、来自中国甚至是中文的信息与内容,均成为世界出版业的富矿。
对于有着30多年数字出版经验的圣智学习出版集团而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和中国文化一直是其重要的业务。在本届图博会上,圣智学习启动中文数字出版项目,上线圣智盖尔电子图书馆中文平台,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德·邓恩称之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邓恩坦言:“全世界都为中国所吸引,希望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及各种资讯。中国热潮及其继续蔓延的趋势使圣智意识到,将优秀中文资源收入电子图书馆,以中文界面、搜索功能及平台为全球专业人士及学者提供信息服务,对圣智开拓图书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施普林格、励德·爱思唯尔、泰勒·弗朗西斯、约翰威立等国际出版巨头也纷纷推出针对中国内容的数字出版项目,丰富自身的产品业务线,通过其广泛的发行渠道向海外推广。
首次亮相图博会的香港梦移动有限公司,2009年才进入数字出版行业,从规模来看并不起眼。不过,在梦移动执行董事傅伟强看来,中文内容与中国市场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傅伟强说,此次参展的目的就是,通过图博会寻找与出版机构合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内地出版社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将简体电子书制作成繁体版销往海外。
交融合作:是机遇更是挑战
随着国内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领先的出版集团、出版技术服务提供商也开始将中国市场提升到战略性高度。国内对先进数字出版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的迫切需求,吸引了国外产品、技术、平台纷至沓来。
值得思考的是,在全球数字出版的交融与合作中,中国出版业是要打开一扇窗,还是要开启一扇门?
诚然,数字化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条捷径,通过引进借鉴西方成熟的出版产品技术、服务与商业模式,借力国际化的数字出版平台与渠道,有助于中华文化全方位挺进国际市场。这是一个机会。但在技术和产品市场中表现十分强势的国际知名企业,对中国出版业而言更是严峻挑战。
有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出版机构在与境外大社、名社合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权。一方面以授权的方式获得的收入很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渠道的掌握,也很难对授权内容的营销、市场推广及品牌建设加以控制。
据悉,通向海外的数字内容通道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出版集团,如励德·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大型数据库,出版商可以将自己的产品贡献给他们,包含在其数据库里进行销售;一是中介模式的第三方平台,多是由技术提供商发展而来的,出版商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获得市场渠道。无论哪种方式,如果营销不力,产品都很可能淹没在出版商和数字出版平台的大量数据中,从而失去自己的品牌,在收益分配与内容推荐上丧失话语权。
中国出版业可以借助国外出版商、技术商已有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提升自己的品牌与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机会真正进入海外市场,更多地接触渠道、建立渠道、打通渠道,让中国出版内容实现“落地”;如果没有渠道,也只能让国外出版商、技术商以较低的价格吸取国内大量、宝贵的出版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开窗,不如打开门,引进来,更要学会“走出去”。
分析人士指出,在诸强环伺的数字出版新阵地上,如何以数字化方式,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与销售,进而对海外主流社会、精英群体进行文化内容传播,值得业界深思。对此,出版商应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迅速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了解并进一步拓宽版权输出渠道,强化自身的品牌与影响力。(记者 李淼)
作者:李淼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上一篇:
康佳本土化尝试首见成效 中国家电欲海外提速
下一篇:
香奈儿2012早春度假配饰:微妙的浪漫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超市布局_超市CAD设计部
[22538]
·
收银员20个注意事项
[20701]
·
浅谈超市平面布局设计_超市
[20285]
·
超市管理——商品组合
[1487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
投诉举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杭州商超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0-2015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351号 邮编:311100
电话:13958930668 传真:0579-86682006 邮箱:
668ywg@163.com
QQ:
422203212
页面执行时间:531.982毫秒 备案号:浙ICP备11016542号
[后台管理]
超市策划
业务介绍